相传,卧佛寺山门外那棵古槐是唐朝高僧一行亲手所植。 宋代名将杨延昭出征,他的马前先行官焦赞、孟良二将一天行至卧佛寺北面三里处,依山傍水安下行营。焦、孟即乘马巡营,并察看周围地形。 先是到后面的小山岗上,勒马观看了卧佛山天然大佛,这是他们仰慕已久的事,今日有幸到此,瞻观圣景以了却心愿。 之后,二将又并马而行,来到营前卧佛寺外,远远就下了马,步行来到山门前。 但见寺前一棵槐树,枝繁叶茂,树冠似一把巨伞,荫及足有半亩地之多,树围也有七八尺之多。 树旁立一石碑。碑文上写道:“唐代僧人一行植。” 二将站在槐树下不禁肃然起敬,他们先在槐树下,向着石碑拜了又拜,然后把战马拴在这棵大槐树上,便到寺内拜佛去了。 焦、孟二将被卧佛寺内的景观吸引住了,好久未出来,可他俩的坐骑略晓人意,似乎知其主人军务在身,此地不可久留,便一齐嘶叫起来,拽拉丝缰。 焦、孟二将听到马叫,遂急忙跨出寺门,来解马缰绳时,却已勒得很紧,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开。 但见那槐树已隐隐约约被马缰绳勒了两道绳痕,说来也怪,从那以后随树长而绳痕亦越深。 几百年甚至千年过去了,大槐树已长到几人合抱粗了,那拴马的绳印也越来越清晰。 这就是高僧一行植槐,爱国忠良将焦赞与孟良拴马留下的历史佳话,千载传承至今。 20世纪30年代,日寇侵华,神州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。 40年代,山东抗战军民的主要领导机关,由罗荣桓将军率领进驻莒南大店,滨海军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在与大店镇相距70华里的王家坊前,卧佛寺也成了八路军后勤部门的重要兵工场所。 有一天,罗荣桓、肖华等几位将军去滨海军区驻地王家坊前,途经卧佛寺,走到寺前,有位警卫员高喊:“大槐树、大槐树! ” 随着喊声,几位将军不约而同地都勒住了战马,一齐观看古槐,并下马在槐荫下小憩。 有位当地乡老给他们讲述了卧佛寺及古槐的历史传说。 当时肖华将军颇有感慨地说:“这种树,叫做国槐,因其具有我们国人的抗争品格,它虽然历经风雨摧折、沧桑坎坷,但千年枝叶茂而不衰哟……” 的确古槐具有很强的抗争品格,它亦是中华文明的极好佐证,它铭记了历代名人雅士之风骚,金戈铁马将军迹。 不仅古槐钟情卧佛寺这方灵光宝地,就是共和国诞生之前夕,还在战火纷飞的年月,迎着曙光,滨海中学的师生们曾在大槐树下上了第一堂课。 县立医院在卧佛寺创建,“莒师”的前身曾设在卧佛寺,莒南农村青年文化学校(青校)也是在卧佛寺创立的。还有许多党政军机关也都先后在这里驻扎过。 建国初,国家的一些事业机构也曾设在卧佛寺。古槐就是历史的见证,它历尽沧桑,亦遭受过无数次劫难,现在仍枝繁叶茂,茁壮生长。 有诗为证: 世事苍茫难求真, 唯有历史鉴古今。 千载古槐可作证, 前人功罪省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