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著名周易起名大师谢咏说:结束一段关系最体面的方式 本文由中国著名周易起名大师谢咏老师推荐阅读,旨在分享世间美好,通过分享,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知识和见解之中,吸取有用的生活方式来升华自己~ 谢咏老师是国内著名易经起名大师,一生致力于周易起名文化研究,擅长于易经风水布局,起名改名以及人生命运剖析,有困惑的朋友可以找谢老师来帮助排忧解难~ —文章部分素材或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~ 结束一段关系最体面的方式,2024-11-02 21:21·洞见 《山河故人》里说: “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,迟早是要分开的。过了这段路,你会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生活。” 没有人可以陪你一辈子。 随着时间的变迁,距离的阻隔,曾经的朋友会慢慢变得疏离,变得陌生,变得面目全非。 渐行渐远,彼此走散,才是大部分关系的结局。 当一段关系无法延续时,强行挽留只会徒增烦恼,好聚好散,默默退场,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。 01,缘分尽了,不强留 佛家常常讲缘分,因缘际会,我们来到了同一个城市、同一个公司、同一所大学。 一段关系因此开启。我们彼此扶持,相互帮助,闲谈心事与家常,成为了亲密的伙伴,建立起坚固的友谊。 但是缘分这个东西总是难以捉摸,说尽便尽,说断就断。 前些天,公司一位小伙伴离职。因为家里的事情,不得不离开合肥,离开公司。 我们一起聚餐,作最后的告别,没有挽留,只有祝福。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,就只能看到他空空荡荡的工位。 一个人就这样消失在了你的生命里。此后如果没有特殊的缘分,你们便不会再见了。 在佛经里,把一切事物的开始,称为缘起。但一切因缘都不是永恒的,转眼消失,叫作缘灭。 缘起缘灭,人生因缘之流转,最难捉摸。李叔同和诗人许幻园本来是至交好友。 俩人住在城南草堂,一起读书写字,谈风月,论时事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 但是好景不长,因为战乱,许幻园家中破产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北上谋生,希望东山再起。 李叔同无法挽留,只能无奈送别,叹息:“知交半零落。” 两人从此相隔天涯,这对知己从此离散。 张小娴曾说:人生聚散离合,如浮云变幻,缘生缘灭皆由天定。 人世间的缘分,有深亦有浅,而离散也由不得你我。 我们能做到的,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地珍惜那短暂的时光。 缘浓缘淡,聚散离合,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。不挽留,也不对抗,就是最大的体面。 02,三观不同,不干涉 我们说:酒逢知己千杯少。我们也说:话不投机半句多。 可有时候,这两句话可以用在一个人身上。 昔日彼此是朋友,把酒言欢,可以畅聊一宿。但是随着岁月变迁,大家的三观开始变得不同,终于再也聊不到一起。 后汉的时候,文人朱穆和刘伯宗曾经相交甚笃。俩人一起入朝为官,但是选择却截然不同。朱穆为人清正,刚直不阿,刘伯宗却趋炎附势,攀附权贵。朱穆看到昔日好友自甘堕落,心中不忿,多次上门劝告。但是刘伯宗却执迷不悟,依旧我行我素。 终于有一天,俩人为此大吵一架,不欢而散。回到家后朱穆才清醒过来,道不同不相为谋,他根本不可能劝得对方回头。他写下著名的《与刘伯宗绝交诗》,自此与对方分道扬镳,再无往来。 我们常说:三观不和,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。友情建立在三观契合的基础上。 一旦三观出现分歧,这段友情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。强行挽留,只能徒增烦忧,与人笑柄。不如默默远离,别再打扰。 早年苏轼和谢景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。 俩人经常一起吟诗作画,好不快活。 但是后来,王安石开启变法,他和苏轼做了不同的选择。 苏轼认为新法急于求成,危害百姓,多次上书反对。 谢景温却认为新法势在必行,选择与王家联姻,力挺王安石。 苏轼没有苦口婆心地劝告,也没有争吵,而是默默与谢景温疏远。 俩人的友谊也慢慢走到终点。飞鸟与鱼不同路,此山水不相逢。 三观不同,不必强融。当昔日好友渐行渐远,注意分寸,保持距离,才是这段关系最好的结局。 03,感情淡了,不追问 讲个自己的故事:我大学的时候有个很好的朋友。 我们两个天天在一起吃饭、上课、泡图书馆,好得像是一个人一样。 毕业之后,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,联系也慢慢少了很多。 然后忽然有一天,我发现自己看不到他的朋友圈了。 发了条消息过去,发现自己已经被删除了。 我很诧异,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,给他发了条短信,他也没有回。 我不死心,又托其他朋友去问,依然没有得到结果。 过了几年之后,我才开始慢慢理解,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有保质期的。 感情过期之后,大家往往会安静地离开,默契地疏离,为各自都保留最后一点体面。 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追问“你为什么不理我?”从此山水不相逢,不问故人短与长。 成年人的友谊都是阶段性的,每个人都要学着接受离散、习惯无常。 看过李白写给高适的一句诗:兄弟尚路人,吾心安所从。这是李白版的“你为什么不理我”。 永王之乱,他被捕下狱,为了脱罪,他写信向高适求援,希望对方可以拉自己一马,但是高适却没有反应。 昔日好友突然变成了路人,他心里倍感困惑迷茫。 李白不理解,当年他们一起畅游天下,吟诗作对,畅谈理想,说好的当一辈子朋友呢?但是在高适眼里,大家已经“失联”太久了。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失意的中年人,而是手握重兵的节度使。 时过境迁,那些感情早就随风散了。李白不懂,他说:开花必早落,桃李不如松。 他追问,他愤怒,他写了很多诗给高适,说自己的疑惑,发泄自己的不满。 但是一切都石沉大海。李白终于明白,俩人的友谊早就没了,只是他自己还放不下那段过往。后来他回四川老家,当时高适就在成都不远的彭州。李白特意绕路,远远避开了高适。 成年人的感情就是这样,没有告别,就已走远。 哪怕曾经处得再好,到即将走散的时候,也只会将彼此视为生命中的一个过客。 无声的疏远,就是大家最后的体面。 李白曾说: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 无论曾经的感情有多浓烈,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各自分散。 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永远。 每个人在你生命里出现的时间是有限的。 缘分尽了、感情淡了、人心变了,纵然有再多的不舍,也是徒劳。 坦然地去面对生命里的离别,体面而从容地退出,就是对一段感情最好的交代。 不怨不扰,不负不欠,彼此放手,各自安好。 点个赞吧 ,与朋友们共勉。